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新闻网 
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 日期:2019-02-23 浏览量:45398次


据教育部网站报道:教育部2019年2月198日举办新春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还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

 111.png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贯彻落实的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继平:我就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和落实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方案》是在13日正式公布的,到现在近一周时间了,各方面都非常关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

王继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方案》。李克强总理多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王沪宁同志也就职业教育改革做出批示。孙春兰副总理深入调研并主持会议多方听取意见,指导《方案》编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第一部分,起草背景和过程。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站位全局、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

  第二部分,文件主要内容。

  《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文件,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明确的目标是相衔接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确保如期完成历史交汇期各项既定任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

7个方面是: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二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五是要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落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六是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七是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三部分,这次文件有哪些创新点。

  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方案》坚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来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落实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这个《方案》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是明确办好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方案》第一句话叫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三点:第一,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同为教育的一部分。第二是不同类型。第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适用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是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四是建立一批制度标准。

五是推出一批有基础、可操作的重大项目。项目设计既充分考虑已有的工作基础,也努力体现时代需要,包括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等。

六是启动一批重大改革试点。《方案》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例如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职教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等。

vv.png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介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黄伟: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第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稳步提升,其中,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了31.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了39.7%。这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第二,工作进展。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通过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选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双师”素质持续提升,“双师”结构逐步优化,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主要有四方面的工作进展:

  一是健全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二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建设。三是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四是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下一步工作考虑。也是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二是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三是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四是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7777.png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楼旭庆:各位媒体朋友早上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工作情况。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最近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教育部通过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持续推动转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迈进。

  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第二,支持省级试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第三,加大对应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第四,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一是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二是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三是重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

 88.png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扬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我们说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认定。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处理好1与X的关系,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与实施,将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面向社会招募培训评价组织,实行目录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并发放证书。教育部将联合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并积极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别由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考核院校外和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实行目录管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1+X证书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试点做起,稳步推进。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育训结合、质量为上、管好两端、规范中间、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部分省份和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将计划于2019年3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试点的省份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试点的院校采取自主申报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份和院校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目前计划2020年下半年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2021年以后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更多职业技能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X证书制度。

人民网记者:刚才听到黄司长说要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你们介绍有相关方案对课程、教学、教师等提出了相关内容,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黄伟:刚才继平司长给大家介绍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从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所以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职业院校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这是这次国家职教20条里面提出来,要创建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当然,高水平、结构化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也是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个体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这样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

中国青年报记者:《方案》中提到即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我记得去年王司长在湖南那场发布会上也提到“特高计划”,“特高计划”何时实施?如何实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王继平:谢谢你的提问。去年11月7日我在长沙讲到了特高计划,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这次20条再次提到了,把该计划上升到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方案》中的目标已经提出建设50所学校、150个专业。第一,特高计划中央早就有部署,比如在2014年的《决定》中提出来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件工作。这不是孤立的几所学校的问题,是涉及到中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么样,具有什么样地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我们也向各方征求意见。所以第一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非常重要。

  第二,关于定位。一个基本点是计划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家关注两个词,一是“中国特色”,二是“高水平”。最近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职业教育要办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世界水平。普通高等学校有“双一流”,职业教育领域则注重“特色”和“高水平”,所以叫“特高”,这个特高不是“特别”这个特,而是“特色”的特,强调要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培养人,二是技术服务创新,这是一个新定位。

  第四,要建成什么样的学校,一是当地离不开,学校所在的地方离不开。二是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业内要认为是顶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国际可交流,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在学校方面的体现。这是我们改革的标杆,发展的支撑。

中国教育报记者:请问楼司长,我们读了文件有个感受,现在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高等教育发挥作用,除了您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之外,我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扩大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谢谢。

楼旭庆:谢谢。刚才着重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情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部一直很重视,采取了若干措施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从高等教育四个学历层次方面,我逐一介绍。一是在博士研究生教育方面,这几年我们拓展了专业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和种类,专业博士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在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博士培养单位形成了要积极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共识。这是博士层面。二是从硕士教育层面来说,我们持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8年,全国硕士总共招了76.25万,其中专业学位44万,占比57.7%,这块在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争取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三是在本科层面,除了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四是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这次实施方案也提到了,按照高校设置有关制度和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扩展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