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这些招聘“陷阱”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2-04-15
|
作者: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
点击:4557次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再创新高。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与个别地区阶段性爆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毕业生求职就业面临较大挑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以招聘为名骗取学生钱财。在此,南京市人社局提醒广大毕业生朋友,擦亮双眼,提高防范意识,警惕招聘“陷阱”!


警惕“黑中介”

某些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警惕“乱收费”

某些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一些中介公司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作,先由中介公司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等,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求职者上岗或中途辞退。还有一些中介公司在醒目地点张贴高薪酬、优福利等诱人招聘启事吸引求职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培训费后便称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然后找各种借口敷衍。


防范提示:求职者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都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

警惕“假兼职”

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诈骗人员发布“兼职刷单,立马返现;足不出户,月薪过万”的信息,炮制出“兼职刷单”陷阱。


防范提示: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警惕“假猎头”

某些诈骗人员自称“人才猎头”或者“高级猎头顾问”等,承诺向求职者提供高薪、高端职位,但须先缴纳服务费用。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职位等情况,特别是报酬较高、福利优厚的岗位,尽量通过用人单位官网查询或者向相关机构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以防被骗。

警惕“扣证件”

某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


防范提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警惕“培训贷”

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二要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三要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同时,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材料,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警惕非法传销

某些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非法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求职者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以上提醒,请广大毕业生朋友务必谨记!祝各位同学早日拿到心仪的Offer!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4月14日